这尊《帕特农神庙的雅典娜》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这尊雕塑是当年帕特农神庙大厅中的主像,但已不复存在。据说雕像高达12米,用木料作胎,面部和裸露部分贴上象牙薄片,战袍、盾牌和武器则用黄金制成,眼睛的瞳孔是用宝石镶嵌的,极其奢侈华贵。据说仅雅典娜穿着的希腊式长衫就消耗了1100多公斤的黄金。雕像中,雅典娜一身戎装,威风凛凛,她头戴战盔,胸披甲胄,右手托着1。68米高的胜利女神尼刻的金像,左手扶着刻有浮雕的盾牌,盾牌内还有一条巨蛇。头盔上雕刻的是女妖斯芬克斯和两头飞马神兽,胸甲上则是女妖美杜莎的头发。雅典娜体态丰满健壮,右腿直立,左腿微曲,长衫的雕刻厚重有力,自然生动。她的面部造型均匀端正,眉宇清朗,鼻梁挺直,嘴唇微闭,双目炯炯有神,显示出传说中神的崇高和严肃。但同时,她那平和的神情又给人一种平易安详的美丽少女的印象。据说,当时每4年举行一次大型的雅典娜节,可以想象,当灿烂的阳光透过宏伟的神庙大门投射到这尊金光闪闪的巨像上时,是何等的恢宏和壮丽。这正是希腊“黄金时代”的真实写照。这尊雕像是古希腊辉煌时期的典范之作,代表着古希腊雕刻艺术的高峰。
菲狄亚斯的另一杰作,是安放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宙斯》神像,约于公元前430年所作,以其富于人性的表现力,在当时令人叹为观止,因而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据说他初步完成雕像后,便躲在门后偷听观众的意见,然后再作修改。雕像高14米,全部用珍贵的象牙、黄金以及宝石等材料制作。那极尽豪华富丽的装饰和神态庄重的表情,以及巨大的身躯,表现出希腊人对宙斯的敬畏与崇拜,同时也显示出雅典城邦国家的强盛与霸主之意。但都已失传,所见到的只是复制品。
帕特农神庙巨大的装饰浮雕是由菲狄亚斯任总设计师完成的,这个工程历时15年。神庙中众多的装饰浮雕,虽然不尽出于菲狄亚斯之手,但毕竟是由他负责设计和监制的,从中能直接感受到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帕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刻分为圆雕山墙、高浮雕檐板和浅浮雕饰带等部分。神庙东西山墙的装饰雕塑,分别是雅典娜诞生、雅典娜与波赛冬之争的故事。
《命运三女神》是帕特农神庙雕塑中的经典作品,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塑杰作之一。三位女神是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时按顺序剪断生命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人们从三女神的姿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的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人的个性气质。古希腊雕刻十分重视形象的整体不可分割性,人体各部分都充分发挥出造型特性,力求表现形象的内在生命。所以尽管形体残缺,但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生命不息的精神,就是说,雕像的残片也是有生命的活物,观赏者可以通过可视部分的动作姿态联想残缺的部分,从而获得完美的审美感受。在晶莹剔透而富于流动感的衣裙下,包裹着三女神充满生命活力的身躯。希腊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柔软丰满的乳房,秀美圆润的手臂,坚实强健的大腿,在紧密、绵延、交错的褶纹显现中,含蓄而又坦荡。尽管群像头部都已经破损,但仍给人一种想象,仿佛能看到均匀而平静的呼吸,活的血液在里面流动,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琢而成,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用诗人海涅的话来说,希腊雕像上的衣纹是身体动势的多音反响。此件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作为雅典卫城重建和雕刻的艺术总监,菲狄亚斯是否亲自动手创作这组浮雕,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三女神的塑造体现了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
整个雅典卫城的建筑雕塑艺术,尤其是帕特农神庙上的装饰雕塑,体现了希腊古典盛期的雕塑成就,它标志着希腊古典雕塑的高峰。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说过:“它们好像年年常春的神物,能够摆脱岁月的折磨;在它们的结构之中,似乎蕴藏着某种永生的活力和不死的精神!”
宏伟的罗马大道
罗马称霸地中海后,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罗马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了炫耀其国力的强盛,罗马统治者大兴土木,建立各种纪念性建筑物和众多的公共建筑物。尤其是从共和后期到帝国初期的罗马文化鼎盛时期,罗马的建筑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创造了最高的成就。就其建筑样式、设施规模和技术上的完善而论,堪称一代楷模。它象征着权力和壮观,而不像希腊建筑,象征着思想自由或生活满足。由于受古典主义思想的支配,罗马的建筑实际上是罗马民族传统和希腊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并在这种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一步发展和充实起来。辉煌的建筑艺术是罗马文化中极为突出的一面,也是罗马人在继承希腊建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超越的一面。维特鲁威在《论建筑》中提出的享誉后世的著名的“实用、坚固、美观”的建筑设计理念,将“实用”列为首位,这充分体现了罗马人注重实效、讲求技术的特色。辉煌的罗马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罗马民族求实用的民族精神。城防、神庙、剧场、浴室、道路等建筑都是遵循实用主义原则建造的。从总体上看,罗马建筑一般不追求外表上的华美壮观,而是完全从经济实惠、坚固耐用的城市公共设施和为绝大多数公民所享用的实用价值。
罗马式建筑的形式、风格在西方古典建筑中颇具特色,其特点是大圆柱型,主要表现在大型建筑物和神庙上。古罗马人的建筑种类繁多,大体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城防建筑(城墙、城市要塞)、宗教圣地(神庙、神殿)、娱乐场所(剧场、角斗场)、公共设施(公路、公用水池、公共浴室、地下水道、引水道、广场、会堂等)、纪念物(凯旋门、记功柱、宫殿),其中以公共设施最为重要,也最为典型,因为它给罗马人民受益最大,闻名于世。
罗马的道路建设令世人瞩目。许多人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比喻事物具备多种可能性,但其结果是一致的,亦称“殊途同归”。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随意杜撰和臆造的,历史上确实存在其事--它发端于古代的罗马。这条谚语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昔日罗马帝国四通八达、交通甚为方便的景况。罗马人之所以热衷于公路的修筑营造,与罗马人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着直接关系。
由于古罗马人崇尚法治,不仅对阶级关系等讲求法则,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也都追求有序和规则,因此古罗马时代就有着规模宏伟的交通运输网。各交通大道一般都以罗马城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周围地区延伸。
公元前312年,为适应版图扩展和势力延伸的需要,在监察官阿庇乌斯的主持下,罗马人修筑了从罗马直达意大利工业中心卡普亚的大道,历史上名为阿庇乌斯路(当时实行以主持官员命名其工程项目,长度212公里),这是第一条高水平的罗马式道路。阿庇乌斯路是南下的大道,就在其后不久,罗马又修了一条北上的弗拉米乌斯路,直达亚德里亚海滨的北部重镇阿里米昂(今称雷米尼,全长368公里)。再从这条路北上达到延伸至波河流域,就可以与法、德、瑞士、奥地利等地相连,通达之途更为辽阔。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又有几条大道建成:奥莱立亚大道以罗马为起点,向西北直达热那亚;瓦莱里亚大道横贯于亚平宁半岛;还有一条为拉丁大道,沿罗马的东南方向伸展,在卡普亚附近与第一条阿庇乌斯路接通。有如此多的高水平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所以也就留下了那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由首都罗马用道路和意大利各地、英国、西班牙、小亚细亚部分地区、阿拉伯以及非洲北部连成整体,并把这些区域分成13个行省,共有约320条联络道路,总长度为7。8万公里,以维持帝国在该广大地区的统治地位。
罗马大道网,以29条干道为主体,其工程技术标准和便于通行程度极高,因而被史学家誉为“这种道路工程是罗马最有特色的文化纪念物”。就第一条大道“阿庇乌斯路”来说,它工程质量可靠、坚固牢实、“全天候”使用,无论雨雪风暴、翻山过桥都随时保证畅通。当时的交通军旅以坐骑为主,货物则用车运,因此这种道路必须宽度划一,足容数队车骑来往通行,还要保持路线基本平直,上下坡度力求低缓,桥梁设施配套齐全。路面本身要以沙石铺筑四层:最下面一层是奠基石,平铺于夯实的路基上;第二层是石块与灰土混合铺筑,用以充实路面、保证一定的高度;第三层是混凝土(或石灰),为路面提供牢实的基底;最后一层,也就是车骑直接接触的路表面,全以凿刻平整、接缝严密的1米至1。5米长的石板铺成,而且中间略为凸起,以便雨水流向两旁。路边皆以石砌保护,大道两旁还设水沟,疏排积水。主要军用大道宽11米-12米,其中间硬面部分宽约3。7米-4。9米,以供步兵通行,外侧为每边2。5米宽的骑兵道。这一套工程技术标准以阿庇乌斯大道首开其例,以后所修各条大道都循例施工,遂使罗马道路以优质高效名扬天下。英国史书评述说:“这种道路工程的伟大体系纯属罗马人的事业,直至铁路时代到来以前,它使陆路旅行在方便快捷方面达到无可比拟的程度。”
条条大路通罗马,大道条条达八方。遍布帝国大地的道路网,建筑规范,管理有序,将千万个城乡紧密地联系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繁荣和强盛--它是古罗马人治理国家中追寻法则的一个生动体现。
罗马大道恺撒、图拉真皇帝等亲自监督建造下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宏伟的道路工程为罗马帝国的强盛和罗马文明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到中世纪它又为全欧洲所利用。尽管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沧桑,今天我们仍随处可见罗马古道的遗迹,它们仿佛仍在向人们诉说昨日帝国的辉煌。
古罗马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广场的南面,古罗马市场附近。从外观上看,它呈正圆形;俯瞰时,它是椭圆形的。它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圆周长527米,围墙高57米。围墙共分4层,前3层均有柱式装饰,依次为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也就是在古代雅典看到的3种柱式。科洛西姆斗兽场以宏伟、独特的造型闻名于世。
从功能、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施工速度之快也是一个奇迹。
斗兽场平面是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斗兽场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5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米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米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最上一层观众席背靠着外立面的墙。观众席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
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罗马斗兽场,由石灰石(10万立方米,采自提维里附近的采石场,通过一条特殊的马路运至罗马)构成,它是罗马最大的环形竞技场了。人们相信大约300吨的铁被用来制造将石头连接起来的抓钩。
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圆顶竞技场。
罗马斗兽场共有3层座位:下层,中层及上层,顶层还有一个只能站着的看台,这是给地位最低下的社会成员准备的--女人,奴隶和穷人。但即使在其他层,座位也是按照社会地位和职业状况安排的--皇室成员和守望圣火的贞女们拥有特殊的包厢;身着白色红边长袍的元老们坐在同一层的“唱诗席”;然后依次是武士和平民。不同职业的人也有特殊的席位,例如士兵、作家、学者和教师,以及国外的高僧等。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涌进和涌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10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斗兽场的看台用2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3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野兽,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斗兽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
位于罗马中心的壮观的斗兽场是古罗马时代为取悦凯旋而归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古罗马帝国而建造的。斗兽场的建筑设计并不落后于现代的美学观点。事实上,大约2000年后的今天,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如今,通过电影和历史书籍等媒介,我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在这里发生的人与兽之间的残酷格斗和搏杀,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给观众带来一些原始而又野蛮的快感。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外围墙高57米,相当于现代19层楼房的高度。该建筑为4层结构,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角斗台下是地窖,关押猛兽和角斗士。角斗台周围的看台分为3个区。底层的第1区是皇帝和贵族的坐席,第2层为罗马高阶层市民席,第3层则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阳台,一般观众只能在此处站着观看表演了。场内看台共可容纳观众5万多人,底层地面有80个出入口,可确保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把场内5万观众全部疏散离场。斗兽场的建筑师究竟为何人,现在还是个未知数。有人认为可能是后来建筑多米斯亚诺宫的建筑师拉比利奥,但已无从查考。
公元80年,斗兽场工程竣工之时,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典礼。古罗马统治者组织、驱使5000头猛兽与3000名奴隶、战俘、罪犯上场“表演”、殴斗,这种人与兽、人与人的血腥大厮杀居然持续了100天,直到这5000头猛兽和3000条人命自相残杀、同归于尽。无怪乎有人说,只要你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当年,古罗马著名的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就是一名角斗士,他最初率领78个角斗士起义,很快发展到10多万人,在罗马各地坚持战斗达两年之久。这次奴隶起义给了罗马奴隶制沉重的打击,马克思曾赞誉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逢顾医生红了眼,江小姐别逃了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习惯正能量 认识自己 网游:重生之网游降临现实之前 我,破庙河神,开局信女舍身求平安 只是花钱,我成为全球首富 做一个有知性有才情的气质女人 能说会做懂应酬让你处处受欢迎 知道走了宝,不知我是感应异能王 历史的魔咒(下册) 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情迷香江1977 左右一生的10堂心态课 非暴力沟通课 骄矜美人勾勾手,裴总他又失控了 此间山水不相逢 重生80:摸鱼捉虾,我带全家吃肉 做个不差钱的生意人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